今天是:
崇德 尚学 敬业 创新

人才培养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硕博)

当前位置: bet356亚洲版体育官网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硕博) >> 正文

农业气象学

   发布时间:2021-02-28         浏览次数:

bet356亚洲版体育官网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硕博班)专业课程介绍

农业气象学

Agrometeorology

课程编号:03600911z

适用专业:应用气象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硕博班)

学时数:48      

总学分:3

课程类型:专业课

先修课程:大气物理学、农学基础

大纲主撰人:孙彦坤

内容简介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之间相互关系和规律的大气科学重要分支。本课程重点介绍光照、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气象要素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规律及调控技术,以及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应用和服务保障前沿动态。农业气象学》课程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农业生物、农业生产过程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具体分析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气象条件的定量要求、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价,揭示有关生物物理、化学过程中的关键参量和物质交换、能量转化过程等基本原理。

教学大纲

课堂讲授部分

(一)分章节列出标题、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

第一章   论(4学时)

第一节农业气象学研究内容

第二节农业气象模式发展举例

第三节农业气象学研究方法

※本章要点:了解气象学和农业气象学的定义、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农业气象学模式的的发展。

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10学时)

第一节植物的光学特性

第二节光照长度对植物的影响

第三节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第四节不同光谱成份对植物的影响

第五节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

本章要点:了解辐射的概念和测量物理量;了解植物的光学特性;掌握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和不同光谱成分对植物的影响;理解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第三章温度与农业生产10学时)

第一节温度的农业意义)

第二节三基点温度、界限温度)

第三节温度强度与农业生产

第四节积温学说及其应用

第五节温度不适导致的农业气象灾害

本章要点:让学生了解大气温度的基本测量方法;认识温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掌握三积点温度和界限温度的定义;掌握积温的求算和用途;了解由于温度不适所导致的农业气象灾害。

第四章  水分条件与农业生产10学时)

第一节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二节SPAC系统

第三节SPAC系统水分传输

第四节土壤水分与作物生长

第五节土壤水分调控

本章要点: 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水分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掌握SPAC系统及其水分传输;了解土壤水分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第五章  温室气体、风与农业生产(6学时)

第一节大气温室气体基础知识

第二节温室气体对农业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endif]>全球气候变暖的农业应对

第四节风对农业生产影响及防控

本章要点:掌握大气温室气体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农业生物的影响;了解如何应对全球变暖;了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控。

第六章  农业气象模型基础(8学时)

第一节模型的概述

第二节建模基础与过程

第三节作物生育期模型

第四节作物干物质模型

第五节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模型(讲授、自学视频课各2学时)

本章要点:掌握模型的概念与建模过程;了解作物生育期模型、作物干物质模型、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模型

(二)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农业气象学原理 申双和景元书主编  气象出版社  2017

2.主要参考书:

农业气象学姜会飞主编   气象出版社    2013

高级作物生理学 王建林关法春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3

农业气象学原理 冯秀藻陶炳炎主编  气象出版社   1991

农业气象学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学专业编  科学出版社   1982

中国农业气象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World Meteorolgy Organization Guide to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Practices,2010

Elsevier Science Agriculture and Forest Meteorology,Amsterdam,2015-2019,Netherlands

教学大纲说明

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

《农业气象学》是面向高等院校应用气象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掌握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开展农业气象科研、业务和服务工作所必须的前提知识,有助于农业气象工作者开展农业自然资源评价与利用、种植制度的优化和布局、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农业防灾减灾、设施农业环境调控、农业病虫害气象监测预测、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为农业微气候、农业气象预报、农业定量遥感等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及选编教材的依据。

1)培养学生农业系统工程观点思维与创新性思维。除辐射、热量、水分和温室气体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介绍外,课程加强了农业气象知识综合性与跨学科性,拓宽与新增了农业气象模式和农业灾害风险评价等内容。

2)注重农业气象学基本理论与实践性、应用性相结合。精选全国不同区域农业气象实际案例,强化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新编选择题、填空题与简答题,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风格者的需求,能增强学生、学习者分析解决农业气象生产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构建与科研、业务紧密联系的《农业气象学》课程知识体系。课程团队依托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与生态气象委员会挂靠单位学科优势,注重农业气象学主要知识点与实例融合,紧密联系农业气象、农业生产、气候变化等科研与业务实际,思路清晰,通俗易懂。

本课程选用气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建项目资助精品教材,暨“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编号2016-2-033),版本新,实用性强,密切联系气象学热点问题。

三、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堂讲授、网络在线直播、课学生自学视频课、实验、习题、答疑、期末考试等环节和方法。

四、预备知识。

学生应预先学习掌握《普通气象学》或《大气物理学》、《农学概论》或《作物栽培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等课程中有关天气、气候的大气科学基础知识及作物生长的农学知识。

五、常见问题。

本课程部分图片来自书籍、网络、会议等,为教学需要而借鉴,在此对原创者一并表示感谢。如果涉及到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ppmet@nuist.edu.cn联系。课程平台尊重老师、专家与同学建议,共创文明学习与交流平台。

六、改革思路和说明。

在网络在线课堂讲授的同时,针对目前气候变化等气象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查阅资料,引入学生进行课堂讲解的环节,采用启发式和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扎实掌握本门课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