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亚洲版体育官网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硕博班)专业课程介绍
土壤地理与调查
Soil geography and survey
课程编号:03600909z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硕博班)
总学时数:48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0
总学分:3
课程类型:专业课
先修课程:土壤学,农业气象学,植物学
大纲主撰人:姜佰文、马献发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介绍土壤的形成因素,成土过程,土壤分类的基本理论;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地理分布规律及其在农业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区域土壤存在问题,提出土壤改良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同时,讲述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原理和操作技能,如何识土、辨土、诊断土壤性质;在传统土壤调查基础上,介绍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无人机等新技术分析评价土壤资源。
教学大纲
一、课堂讲授部分
(一)<![endif]>分章节列出标题、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
第一部分 土壤地理学
绪论(2学时)
第一章 土壤的发生与分布(4学时)
第一节土壤形成因素
第二节土壤形成过程
第三节土壤剖面形态
第四节土壤地理分布
※本章要点:土壤剖面形态与地理分布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土壤分类(2学时)
第一节土壤分类的目的和原则
第二节我国现行分类制及我省土壤分类
第三节欧、美土壤分类概况
※本章要点:中国土壤分类体系及其在东北地区土壤分类上的应用情况。
第三章 黑龙江省的主要土壤类型(8学时)
第一节 棕色针叶林土
第二节 暗棕壤
第三节 白浆土
第四节 黑土
第五节 黑钙土
第六节 草甸土
第七节 沼泽土、泥炭土
第八节 盐碱土
第九节 风沙土
第十节 水稻土
※本章要点:地带性土壤黑土、暗棕壤、黑钙土的形成过程,发育程度的描述、农业应用与土地保护措施的实施。
第四章 其他地区的主要土壤(6学时)
第一节 华北及淮北平原主要土壤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旱地土壤
第三节 黄土高原的主要土壤
第四节 西北干旱地区的主要土壤
第五节 江南地区的红壤和砖红壤
第六节 云贵高原的黄壤
第七节 紫色土
※本章要点:红壤、砖红壤和黄壤的地理分布、形成过程,发育程度的描述、农业应用与土地保护措施的实施。
第二部分 土壤调查与制图
绪 论(0.5学时)
第一节 土壤调查与制图的概念与作用
第二节 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的专业地位
※本章要点:理解与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定义、对象、内容及任务;了解土壤调查与制图意义、发展概况和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第一章 土壤调查制图的准备工作(1.5学时)
第一节 明确任务、拟定工作计划
第二节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第三节 调查物质的准备
※本章要点:了解土壤调查的组织工作;了解土壤调查物品的准备;掌握搜集资料与分析。
第二章 成土因素与区域景观研究(4学时)
第一节 气候因素研究
第二节 地形因素研究
第三节母质因素调查研究
第四节水文因素研究
第五节 生物因素调查研究
第六节时间因素调查研究
第七节人为因素调查研究
第八节 成土因素的综合分析
※本章要点:了解成土因素在土壤调查中意义;重点掌握成土因素调查方法。
第三章 土壤剖面性态的观测研究(6学时)
第一节 土壤剖面及其设置与挖掘
第二节 土壤剖面点地表状况的描述
第三节 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描述
第四节 土壤剖面理化性状的简易测定
第五节 土壤标本的采集与剖面摄影
※本章要点:掌握土壤剖面点的设置原则;重点掌握土壤剖面形态描述;了解土壤理化性状的野外简易测定方法;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
第四章 土壤图的绘制(4学时)
第一节 土壤分类与土壤草图绘制
第二节 土壤草图绘制的精度和详度要求
第三节 土壤图斑界线的勾绘
第四节 土壤图的编制
※本章要点:重点掌握土壤概查路线的选择和原则;了解土壤分类系统;重点掌握野外土壤草图测制。
第五章土壤调查成果的整理与总结(2学时)
第一节 原始资料的审核
第二节 组织土样化验
第三节 调查与分析资料的整理
第四节 土壤图的整理
第五节 <![endif]> 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写
※本章要点:掌握资料整理;了解室内分析方法;重点掌握土壤图的清绘过程与方法。
第六章遥感土壤制图(6学时)
第一节卫星图像特征和应用评述
第二节地物解译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卫片解译标志、解译方法和步骤
第四节卫片土壤测图与编图
※本章要点:了解航空相片判读技术;掌握航片进行土壤普查的方法和程序。
第七章现代土壤制图技术(2学时)
第一节 3S技术应用评述
第二节遥感地物解译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遥感解译标志、解译方法和步骤
第四节遥感土壤测图与编图
第五节空间数据的输入与处理
第六节空间分析
第七节 3S 在土壤制图中的应用
※本章要点:了解航空相片判读技术;掌握航片进行土壤普查的方法和程序;了解空间数据输入与处理、空间分析的方法;掌握利用3S 进行土壤制图的方法和程序。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张凤荣,土壤地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马献发,土壤调查与制图,中国林业出版社,2017
2.主要参考书:
潘剑君. 2010.土壤调查与制图(第3版)(高) , 中国农业出版社
潘剑君.2008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朱克贵主编,土壤调查与制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2版
刘黎明主编.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倪绍祥编著.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教学大纲说明
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及教学任务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
土壤地理与调查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硕博班)的专业课,它是以物理、化学、地质学及岩石和矿物学、土壤学为主要基础课,是土壤学的后续和分支。它以独立历史自然体——土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发生、发展条件、过程、各类土壤的剖面形态、肥力属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改良和培肥的方向,达到定向调控土壤肥力、保持好土壤资源,为农业生产服务。,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要求学生学习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原理和操作技能,并学会识土、辨土、诊断土壤性质,掌握分类土壤、评价土壤资源和编绘土壤图及相关图件的方法,同时掌握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壤资源调查。
它紧密联系农业生产是农业的基础学科。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密切,尤其与土壤学,关系最为密切。学习本课程之前,需先修土壤学。
二、教学要求及选编教材的依据。
土壤形成深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它的形态特征、属性等均与所处生物气候条件是统一体。土壤类型的分布既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也显示出区域性。主要要求如下:
1.必须了解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即:气候、地形、生物、母质和时间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及生物因素的主导作用;
2.掌握主要成土过程,如腐殖质的积累过程、泥炭化过程、潴育过程、潜育过程、钙化过程、白浆化过程、粘化过程、盐化和脱盐化过程、碱化和脱碱化过程等;
3.熟悉土壤分布的地带性与区域性,要掌握黑龙江省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
4.了解中国现行土壤分类制(1988)和美国分类制的标准及区别,要逐渐介绍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改版);
5.讲授黑龙江省主要土类、亚类,尽量拓宽知识面,增加新的信息,反映出本学科发展动态。
6.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对自然景观、各类土壤的分布、形态等感性认识;通过野外教学实习,使学生熟悉野外认土的原则和方法,验证讲授的土类知识。实习的土类有:暗棕壤、白浆土、黑土(南部及北部地区)、黑钙土、草甸土、盐碱土及风砂土。在黑龙江省对上述土类的分布、自然景观、成土过程、剖面形态、主要属性、肥力状况及生产性能,存在主要问题及改良、培肥途径,有较全面了解,并能使学生独立操作识别。
选用教材依据:
选用由马献发主编,2017年出版的国家林业局十三五规划教材《土壤调查与制图》。与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土壤调查与制图(第三版)》2010年的教材相比,本教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应用性。本教材内容编排上,删减土壤分类的内容,该内容在土壤地理学已做讲解;增设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实习实践环节,更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土壤调查与制图中新技术上,增设独立章节,重点讲述3S技术在现代土壤调查应用原理和关键技术。在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的讲述上,尽量应用北方土壤类型和特点进行举例说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注重土壤分布区域性特点。
三、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理论课,以讲授土壤地理与调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点拨式等教学方法。
四、改革思路和说明。
力求把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完美结合。